Sunday, September 13, 2009

陳莉珍‧驕傲的理由

2009-09-04 20:37

今年的獨立日,人在古晉。

一個下午的滂沱大雨,冷清的街道讓我幾乎忘記這應是舉國歡騰的日子。

其實,冷清的何止是海的那一邊而已,獨立早前夕,我在吉隆坡也感覺到一樣的氛圍。

不知甚麼時候開始,獨立日對馬來西亞人而言,已經失去了它的意義。

A型流感的爆發,讓我們將慶祝儀式都省略了。當大事慶祝不在,我們才更真實的意識到一種共同的感覺慢慢流失,一種比形式還要重要的共同意識。

有人將這種現象詮釋為“愛國意識”逐漸淡化。

今天,在某個網站上發現了一個年輕讀者的留言。19歲的他指出,從前他對國慶都是充滿期待的,每一年都會為了慶典彩排忙得不亦樂乎。當時,他為這個日子感到驕傲,即使再辛苦的排練,都感到值得。

離開學校後,國慶日成了他狂歡的一個理由。沒有國旗、國歌,沒有故人爭取獨立的事跡,只有紙醉金迷的歌舞。

到底,這個年輕的網友長大了,將不再受制於課本上傳遞的“愛國”,抑或這片土地的自主性對他已經不是關鍵了?

這個年輕網友敘述的,又何止是他自己的感受。是甚麼讓一般馬來西亞人對8月31日,這個原本應該很重要的日子感到冷漠?

這個獨立日,沙亞南23區的朋友替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

新聞部長不忘提醒媒體不要過度渲染,他老調重彈的搬出40年前的513事件。

某些官員密切關注,甚至接見了23區示威的居民。這些居民目前都是警察調查的對象,因為,他們必須面對示威後的法律責任。

民聯州議員紛紛抨擊國陣政府偏袒示威者。

副部長慕克立表示,他認為不應對付示威者,因為這將引起種族糾紛,更不忘譴責民聯政府處理此事的手法。

滋事者知道怎樣的示威可以引起舉國關注,所以他們不惜一切,就算會觸動馬來西亞人敏感的種族、宗教神經。

朝野政客不忘趁機傳達自己想要傳達的信息,就算聽起來是多麼的匪夷所思。

原來,很多東西我們還是無法學會凡事從這片土地的利益出發;原來,我們還是記不得大家都是這片土地的共同主人。

這片土地的問題何止一座興都廟的拆遷。

對獨立日冷漠,不是因為不愛國,而是因為做馬來西亞人一點都不簡單。我們的冷漠裡面摻雜了失望、迷茫、甚至徬徨。

因為自己是馬來西亞人而引以為豪的那種感覺,是很多人懷念的。

須要更努力,我們才能重新找到驕傲的理由。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陳莉珍‧2009.09.0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