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1, 2009

陳莉珍‧我的鄰里

陳莉珍‧我的鄰里
2009-05-01 19:22

上星期到住家附近的熟食店吃晚餐。

這間坐落在印度區的華人餐廳總是高朋滿座。店主熱心華教,店裡頭掛滿了感謝牌匾。鄰桌一家三代在替家裡的小皇帝慶祝生日,氣氛更添熱鬧。

樸實的店面,擺脫了高貴食肆排場的拘謹,喧鬧的讓人更貼近真實。走出熟食店外,左邊就是坐滿年輕人的麻麻檔,右邊是馬來老伯經營的报攤。

在往右邊走下去是間雜貨店,傍晚時分,顧客三幾個,一年邁的印度爺爺在挑選洋蔥,一馬來主婦在選購洗衣粉。華人頭家在指派外勞工作,整理貨物,檢視標價。

確切的說,這些店是在吉隆坡市政局廉價組屋區裡,路兩旁塞滿了居民停泊的國產車。這裡住著中下階層的各族人士,每天為生活忙碌奔波,努力維持生計。

此情此景讓我想起最近出席的一場講座會,前副首相敦慕沙在主持講座時曾欣慰表示,大馬的其中一項成就是培養了人數眾多的中產階級。

這裡的環境,跟敦慕沙的觀點有很大的距離。

雜貨店頭家身上承擔者多少人的生活、夢想?他或許有個上大學的兒子,年邁的雙親,而靠的就是這一間成本與利潤不成正比的小雜貨店。馬來主婦精明的省吃儉用或許是為了家裡幾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年邁印度老爺爺也許是子女遠處打拼的獨居老人。

居者有其屋,有個代步工具,哪怕只是一家7口必須硬擠的小車,是這些小市民的夢想。孩子到了適學年齡,就到附近的國小、華小上學。能否上大學,出人頭地,真的要看造化了。

眼下經濟風暴,打工族期望飯碗可以保住,小商人、小販則期望維持眼下收入,成本不會提高。

憲法危機、人權侵犯、不公平的教育機會或許會令他們生氣,但生病、意外、治安不靖等切身問題更令他們憂心,因為這些會令他們可能賠上自己畢生的積蓄。

如果我們尊貴的首相真的想賦予自己提出的“一個馬來西亞”更多的生命力,或許可以到這個距離雙子塔不過7公里的冼都新鎮,汲取靈感。

這裡,他會看到各族對平等的教育、經濟和社會發展機會是多麼的渴望;這裡,他會知道身為普通的馬來西亞人面對怎麼樣的挑戰,他們平凡但絕不簡單。

這裡,他會看到是真正的馬來西亞。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陳莉珍‧2009.05.0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