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6 20:22
午餐後,餐廳外一行大約30人的小學生吸引了我的目光。
這本不稀奇,星洲日報總社一年到頭接待不少學生探訪團。不過,團裡3位戴頭巾、說中文的友族小朋友讓我想起了早前單一源流學校促進國民團結的說法。
課題被挑起,執政者表示支持,社團組織、人士反應,到首相保證只要人民不接受就不會實施,這些說法我們非常熟悉,而有心人選在“一個馬來西亞”造成全民團結課題火紅的時刻挑起更非意料之外,但這真的是促進國民團結的方案嗎?
一位長者和我分享,如果今天大馬由一個單一政黨執政,他會毫不猶疑讓自己的下一代到單一源流學校上課。
我認同,症結本不在於現下的多元流教育制度,而是在於執政方針。
由多個以種族為基礎政黨組成的國陣政府,各成員黨執政理念、維護群體的不同,還有一些個人利益掛帥的政客們為達私己目的而玩弄、炒作種族政策。
有人認為,奧巴馬獲選總統是因為該國實施了單一源流教育。不過,美國的執政黨,正正是以政治理念為結構,共和黨和民主黨可以接受任何膚色的黨員。無須捨近求遠,鄰國新加坡也是一個例子。
問題在於我們的政治環境,只要領導我們的政府拋不開種族包袱,我們實施單一源流教育政策的條件與時機,尚未成熟。
要團結國民,語言只是一個媒介。如何灌輸全民概念,如何包容各族、如何生活在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應該是教育方針的重點。不同的語言,絕對可以灌輸一樣的意識;世上語言如此多,何以世界各個角落都有口操不同語言卻擁有共同理念,意識的人?
語言,從來不是建立一個共同意識的關鍵。
迫在眉睫的問題應該是教育素質,如何培養擁有高度競爭能力的生力軍,打造一個全民引以為傲的國家。
華文教育給予我們不止是一種語言,裡面包含著一種傳承,一份前人的智慧,一個身份的認證,不過,它沒有阻止我們熱愛這片土地,阻止我們成為一個願意為這片國土奉獻的人,一個真正的馬來西亞人。
作為馬來西亞人,和週五天來訪的3個友族小女生一樣,憲法,賦予我們接受華文教育的權利。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陳莉珍‧2009.11.06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