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0, 2010

陳莉珍‧只有羨慕的份!

美國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庫坎貝爾接受《法新社》訪問時指出,雖然馬美兩國關係有所改善,美國依然密切關注安華的審訊。

安華肛交案二號引起國際關注並不新奇,很多團體都曾吁請大馬司法機構及政府給予安華公平的審訊。

不過,這名外交官卻不忘“提醒”:“安華在美國有很多朋友,一些很高層的朋友,這些人非常關心他,所以我們希望安華獲得公平的對待。”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個三權分立的民主制度下的司法機制,無論受審者有無美國高層朋友,一概會獲得平等的待遇、公平的審訊。

也許,任何一個大馬人都能理直氣壯地告訴庫坎貝爾先生:“不管有沒有美國高層朋友,安華絕對會獲得公平的審訊,您就別操心了!”

偏偏有個獨立調查團就曾裁定大馬一名前大法官涉及不正當行為,此案的種種跡象顯示,當時的法官委任機制可以被人幕後操縱。雖然檢察署已決定不對涉案人士提出控訴,但大馬人對司法的信心打折,而總檢察長不提控的決定更令人質疑。

於是,此刻面對大國使節好意“提醒”,大馬人的自尊只能心虛地任人踐踏,默默忍受。

或許,我們可以讓首相署裡掌管司法事務的部長出來應對!他不久前才公開抨擊再益是個失敗者,一個只能在位9個月的部長。他說,要求部長們公開身家的提案,再益絕非鼻祖。但試問,在推動更透明、獨立的司法制度過程中,他本身又做出了甚麼貢獻?

最近,為了提昇司法界的素質,現任大法官邀請了成績斐然的英國退休法官Dame Elizabeth Butler Sloss來給大馬法官進行培訓。這位令人欽佩的女法官在接受本地媒體訪問時,分享了她在英國任職法官30年的經歷。

談到不寫判詞的法官,她指出,她只聽說過一位英國法官因兩年內交不出判詞而被辭退。(目前為止,大馬仍未有法官因為不寫判詞而被辭退,不過,我們曾聽說有人刑期屆滿仍未收到上訴所需的判詞,那肯定不止兩年,不是嗎?)她也未曾聽說律師自掏腰包請法官去旅行(我們那個和律師一起到紐西蘭旅行的前大法官,目前依然逍遙自在!)。她又說,在英國司法界待了55年(包括任職大律師的日子),她未曾遇上一個腐敗的法官。

對於曾是英國歷任女法官中職位最高的她而言,法官不貪污腐敗、不與律師游山玩水、努力寫判詞是理所當然,而我這個曾在大馬法律界打滾的小人物,或者千千萬萬的大馬人就只有羨慕的份!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陳莉珍‧《星洲日報》文教部副主‧2010.04.16

陳莉珍‧還要等多久?

趙明福和唐國威,這兩個大馬青年的命運有一些相似之處。

他們的生命在30歲,即人生就要邁入另一個里程碑之際,就劃下了句點。當時,明福與未婚妻就要注冊結婚,而國威和妻子剛注冊結婚3週。

明福橫屍在雪州反貪委會,而國威則成為公路亡魂。車禍目擊者指出,肇事車是羅馬尼亞駐新加坡大使館的專車。兩人的死,都引起了媒體高度的關注。重重的疑雲,將兩人的案件帶到了驗屍庭。

趙明福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唐國威是何許人也?

他是眾多在新加坡工作的大馬青年之一,在某酒店任職經理。去年12月,他莫名其妙的成了輪下冤魂。幾天後,可能是專車駕駛者的羅馬尼亞駐新加坡公使的約內斯庫,以健康理由請假回國。

開庭前,新加坡外交部已經與羅馬尼亞當局交涉,要求約內斯庫出席聆訊,然羅馬尼亞表示因他已被停職,不再是公使,無法勒令他重返新加坡。

新加坡《海峽時報》聯絡上約內斯庫,得到了令人震驚的回應:“全世界都有人死,應該還有更重要的新聞吧?”

3月3日,驗屍庭開始審訊國威的案件。耗時6天的審訊裡,出席的證人高達54位,呈堂證供多達 250件。

25天後,驗屍官裁定羅馬尼亞前公使約內斯庫魯莽駕駛導致國威喪命。

所有罪證顯示,約內斯庫因闖紅燈,撞倒國威和他的朋友後,不僅沒有下車援助,反而絕塵而去。逃走途中,又在另一個交界口撞倒一名行人,這起車禍,造成了一死二傷。畏罪的約內斯庫不僅魯莽,且一再撒謊。除了謊報汽車在大使館附近失竊,他為了掩蓋自己酒後駕駛,企圖說服當晚陪他夜游的韓籍女子,證明自己沒有喝酒。

審訊中更揭發,他在逃離現場期間,曾辱罵一名企圖阻止他離開現場的目擊者。如此厚顏無恥的行徑,莫怪驗屍官在他長達42的判詞裡,斥責他懦怯卑劣、毫無良知及極不負責任。

4月2日,新加坡總檢察署決定起訴約內斯庫13項罪名,不過,這當中,問題重重,羅馬尼亞及新加坡兩國之間沒有引渡條約、除非羅馬尼亞政府同意解除約內斯庫的外交刑事/民事豁免權,否則要將他繩之於法,困難重重。

儘管如此,新加坡司法的效率讓我們看到了公義可以伸張,短短3個多月內,他們讓一個命喪異鄉青年的父母和新婚妻子得到了一個答案。

反觀,如今失去了明福近9個月的趙家,還要苦等多久才能讓法庭還他們一個公道?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陳莉珍‧《星洲日報》文教部副主任‧2010.04.09

陳莉珍‧種族主義之死?

一個馬來西亞印裔律師之死,改善了隱藏在香港繁華背後的嚴重種族歧視?

最近,因為妻子之死而打了10年官司的英國作家及評論人馬丁傑克(Martin Jacques),得到了賠償。

10年前,他的妻子哈莉(Hariander Veriah)在香港一間醫院因為癲癇發作而逝世。

千禧年第一天,33歲的哈莉和丈夫臨別前說的一句話:“我墊底了(I am the bottom of the pile),我是印度人,這裡都是華人。”在24小時內,這位年輕有為的律師,離開了人世,當時她的兒子不過16個月大。

馬丁追述妻子在香港的遭遇時,曾表示自己無法感受哈莉說的她曾經遭遇的歧視,身為一個英國籍白人,香港沒有讓他看到殘酷的一面。他相信,如果妻子是華人,或白人,今日她就依然活著。

哈莉不是在富裕家庭成長的溫室裡的小花。

她在八打靈再也出生。她的父親是位律師,也是社會主義鬥士,曾是馬來西亞國會最年輕的議員。在她10歲前,父親就因為自己的政治鬥爭而被拘留。母親病逝。哈莉和她的兄弟姐妹,靠著親戚的接濟,長大成人。

她更憑自己的毅力,半工半讀修到了法律學位。

命運的安排,她在一次的旅途上,邂逅了自己人生的至愛——馬丁。後來,她負笈倫敦,攻讀碩士學位,更在競爭激烈的城市,成功擠入了英國規模頗大的律師樓。幾年後,上司賞識她的才幹,並看準了她多元文化的背景,在馬來西亞長大的她,操得一口流利的廣東話,把她委派到香港。

於是,她和丈夫兩人移居到了香港,準備在那裡大展拳腳。他們原以為,香港,是來自多元種族馬來西亞的哈莉的天地。

然而,事與願違,她的人生在香港結束了。她的死,激起了在香港被長期排擠、歧視的少數種族的群起抗議,最後推動了香港的反種族歧視運動,進而讓當局通過了2008年反種族歧視法。

馬丁也為愛妻成立了哈莉信托基金,與哈莉在英國的前雇主合作,協助那些來自貧困背景的馬來西亞年輕律師到該律師事務所工作。同時,他也每年募款,協助哈莉遠在八打靈再也的母校裡的貧困孩子。

如今,哈莉的兒子已經11歲了,天資聰穎的他,是個小提琴高手,他以自己的琴藝在募款晚會上悼念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的母親。

哈莉的事跡,讓我們見證了一次社會的改革。然而,一個生命,換來的改革,讓人無比心痛。

願哈莉的故事能夠喚起更多的同理心,讓這種悲劇不再重演。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陳莉珍‧《星洲日報》文教部副主任‧2010.04.02

陳莉珍‧大驚小怪

2009 年5月8日,英國《每日電信報》揭發了震撼英國民眾的議員經費醜聞。

它波及範圍廣,無論上下議院、朝野議員都有人濫用議員經費。這讓2005年當屆國會被套上了 “腐化國會"(Rotten Parliament)的臭名,更迫使批准可被議員們濫用的經費申報制度的下議院議長下台。

醜聞引起公眾巨大的反彈,人們普遍上對從政者失去了信心。風波的延續,有人辭官、有人被罷官、引退,儼如英國政壇一次大地震。媒體緊密追蹤,每天都有人被爆料,搞得政壇人心惶惶。

英國國會上下議員享有特定的津貼,還可申領經費,而《每日電信報》公佈的數據顯示多位議員涉及濫用制度裡的漏洞。英國議員可索回在履行職務時所涉及的一切費用,其中包括住宿。為了更方便議員們“上朝”,他們可索回在國會附近置業的費用。

結果,很多議員被揭發呈報不同的住所地址來享有這些福利,他們當中更有人將這些用公費租來購置的產業出租,或利用公費裝修房子,或申請貸款,濫用的招數層出不窮。

同年10月,由前公務員湯瑪斯爵士(Thomas Legg)所主導的獨立調查委員會公佈調查結果。接著,該委員會向各議員發函追索之前他們多領了的公費。而榜上有名的包括首相布朗,他必須退還之前呈報的清潔及園丁費。當然也有人挑戰這個委員會的權限,譴責湯瑪斯將一些新的規矩硬生生套在過去已經申報的經費當中,讓很多人都必須退還這些經費。

這當中還有涉及違法行為,包括詐欺,或偽造帳目等等。警方在弊端爆發之際就展開了調查,半年後將案件轉交檢控單位。今年2月,檢察署署長宣佈將提控3名勞工黨下議員,及一名保守黨上議員。

這場政治風暴,對原本岌岌可危的工黨政府帶來的衝擊,肯定會彰顯在來屆英國大選,也莫怪各大媒體已經大膽預測保守黨現任黨魁卡梅倫(David Cameron),將是下屆英國首相。

4位將被提控的議員們涉及“詐取”的最高款項是10萬英鎊,這與東南亞一些國家,包括大馬的巨額弊案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對我來說,英國執法、監控單位的效率已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但英國媒體還是不放過檢察署,公開討伐為甚麼不提控另一位也涉嫌呈報假帳的工黨上議員。

到底,是英國人對一點小錢大驚小怪,還是我們的執法、檢控單位見怪不怪?

或許,即將加薪可以給警察部隊產生激勵作用?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陳莉珍‧《星洲日報》文教部副主任‧2010.03.26

陳莉珍‧回流

27 歲的方俊超獲得日本政府發的獎學金,不久後將啟程往日本攻讀獸醫系博士學位課程。在日本大使頒發機票的儀式上,他受記者訪問時說,希望學成後可將日本的技能引進大馬。

對於面臨嚴重人才外流的馬來西亞而言,這是美事一樁。

人才外流及人才短缺的問題正困擾著大馬。最近又看到了一些批評國家政策不公、各族青年不能享有平等升學和就業機會的電郵。電郵裡的質疑,成了很多人離鄉背井、出走海外的原因。

幾天前,我接到了遠在英國留學的好友的電話,噓寒問暖之余,也談到了這個課題。

“我最近碰到很多在國外定居多年的人,都計劃著回家。”她指的是那些放棄自己在國外建立多年事業,舉家回馬定居的人。其實,這並不新鮮,我之前也曾聽說過一些放棄國外成就,毅然決然回家貢獻社會的人。

這個擁有法律、經濟雙學位的好友突然有感而發:“珍,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不及自己的家來得強,我要我的女兒也在馬來西亞長大!”

這番話,讓我感到意外。去年9月,她將照顧嗷嗷待哺的女兒的重任交托給丈夫,重回英國修讀博士學位。

我和她曾在同一所律師樓共事,她的工作能力及態度備受認同。她和丈夫都是擁有高等學歷的專業人士(她的先生目前任教於本地大學,之前也曾在英國大學授課),如果二人,選擇繼續留在英國發展,肯定會有一番作為。

對好友回國的打算感到意外,因為她之前不止一次向我表明要定居英國,讓女兒在英國接受教育。這個念頭因為與丈夫的理念有所出入,而遲遲未能落實。沒想到,這一趟的英國行,竟讓她改變了心意。

她說,“在自己的國家,我們有提出要求的權利;在國外,人家給你是慷慨,不給你是應該!”。當然,在家鄉的親友更讓異鄉旅人牽腸掛肚。她又說,“我要我的女兒在一個溫暖,友愛的環境下長大,我不要她在舉目無親的國度,變成一個冷漠的人。”

湊巧,昨天我也看了《孔子》這部大片。戲里遭政治迫害,必須遠走他鄉,流離失所的孔子戲稱自己是喪家犬那一幕的無奈表情,以及孔子和眾學生十幾年後重回故土魯國的激動,都讓我想起了好友這一通電話。

一定還有願意回流的人才,外國的月亮可能很圓,卻及不上他們對家人朋友的想念,還有對自己家國的感情。

但我們的國家領袖,仍須加一把拉力。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陳莉珍‧《星洲日報》文教部副主任‧2010.03.19

陳莉珍‧自由的辯論

“你還是不要評論政治好!”一位朋友看了我上週的文章〈草群症候群〉後,致電予我,表達他的看法。他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解不被接受後,他向我要了星洲日報評論版的電郵,說是要反駁我的文章。

他針對退黨潮抨擊公正黨的我,認為我犯下了彌天大錯。因為他認為,公正黨為大馬政治局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改變,令很多弊端公諸於世,這對於民主進程,貢獻不少。

他也認為,我批評公正黨的缺點,只會讓大馬更難達致兩線制的目標。

我對這位朋友的立場,持有兩個疑慮:第一,如果當年安華沒有被革職,今日會是一幅怎樣的景象?今日的民主進程,是應感謝時勢造英雄?感謝網路言論沒有被控制?感謝阿都拉任職首相期間沒有採取高壓手段鎮壓反對的聲音?或者要感謝人民終於再也忍受不了貪贓舞弊、勇敢的用選票向執政者宣示民權?

民主進程,絕對不是一個人,或者任何一個團體或政黨的功勞。今日的政治氛圍是很多人作出犧牲,付出努力所達致的。再者,兩線制的目標,靠公正黨單一的力量是不足的,需要民聯其餘兩位成員黨的全力配合,才能成就達致兩線制的目標。如果,公正黨連自家事都無法妥善處理,又如何與盟黨配合?

不知道好友甚麼時侯成了公正黨的支持者,又或者,像很多大馬人一樣,他只是不滿政府,而希望在野黨可以與之抗衡。依個人的觀察,這樣的群眾往往會降低自己對反對黨的要求準則,甚至對反對黨非常寬容。

我和大家都一樣,盼望兩線制的政治局勢的形成,但壯大成熟的反對黨才能讓我們達到這個目標。由於對在野黨有著“恨鐵不成鋼”的期望,我常批評反對黨的不足之處,且我更相信,不斷抨擊執政黨紕漏的反對黨,自身也不該犯下令選民失望的錯誤。

這次的事件,讓我想起了幾天前讀到,英國19世紀哲學家約翰.斯圖亞特.密爾(John Stuart Mill)在著作《On Liberty》的一段話:“打壓發表意見的行為最令人稱奇的弊端是,它剝削了將來或現在的人類;剝削了持反對意見甚於持相同意見的人。如果意見是正確的,人們失去了更正的機會,如果是錯誤的,人們失去了等同重要的利益,就是更能看清、體悟真相的機會。”

你可以不認同我的觀點,歡迎你指正,因為我相信,通過理性和自由的辯論才能追求到真理。這是建立完善政體和美好家國的方法之一。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陳莉珍‧《星洲日報》文教部副主任‧201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