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0, 2010

陳莉珍‧回流

27 歲的方俊超獲得日本政府發的獎學金,不久後將啟程往日本攻讀獸醫系博士學位課程。在日本大使頒發機票的儀式上,他受記者訪問時說,希望學成後可將日本的技能引進大馬。

對於面臨嚴重人才外流的馬來西亞而言,這是美事一樁。

人才外流及人才短缺的問題正困擾著大馬。最近又看到了一些批評國家政策不公、各族青年不能享有平等升學和就業機會的電郵。電郵裡的質疑,成了很多人離鄉背井、出走海外的原因。

幾天前,我接到了遠在英國留學的好友的電話,噓寒問暖之余,也談到了這個課題。

“我最近碰到很多在國外定居多年的人,都計劃著回家。”她指的是那些放棄自己在國外建立多年事業,舉家回馬定居的人。其實,這並不新鮮,我之前也曾聽說過一些放棄國外成就,毅然決然回家貢獻社會的人。

這個擁有法律、經濟雙學位的好友突然有感而發:“珍,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不及自己的家來得強,我要我的女兒也在馬來西亞長大!”

這番話,讓我感到意外。去年9月,她將照顧嗷嗷待哺的女兒的重任交托給丈夫,重回英國修讀博士學位。

我和她曾在同一所律師樓共事,她的工作能力及態度備受認同。她和丈夫都是擁有高等學歷的專業人士(她的先生目前任教於本地大學,之前也曾在英國大學授課),如果二人,選擇繼續留在英國發展,肯定會有一番作為。

對好友回國的打算感到意外,因為她之前不止一次向我表明要定居英國,讓女兒在英國接受教育。這個念頭因為與丈夫的理念有所出入,而遲遲未能落實。沒想到,這一趟的英國行,竟讓她改變了心意。

她說,“在自己的國家,我們有提出要求的權利;在國外,人家給你是慷慨,不給你是應該!”。當然,在家鄉的親友更讓異鄉旅人牽腸掛肚。她又說,“我要我的女兒在一個溫暖,友愛的環境下長大,我不要她在舉目無親的國度,變成一個冷漠的人。”

湊巧,昨天我也看了《孔子》這部大片。戲里遭政治迫害,必須遠走他鄉,流離失所的孔子戲稱自己是喪家犬那一幕的無奈表情,以及孔子和眾學生十幾年後重回故土魯國的激動,都讓我想起了好友這一通電話。

一定還有願意回流的人才,外國的月亮可能很圓,卻及不上他們對家人朋友的想念,還有對自己家國的感情。

但我們的國家領袖,仍須加一把拉力。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陳莉珍‧《星洲日報》文教部副主任‧2010.03.1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