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莉珍
某天突發奇想,就問外甥女,如果有一天她的友族同事在她面前說:“你們華人都很笨!”她會有什麼反應?
我的提問,換來了片刻的沉默。很多時候,發言的人都忘了聆聽者的感受。
馬華公會總會長蔡細歷“應低調討論社會契約”的一番話,讓我想起了不久前的這段對談。他是在被記者要求對首相在巫統大會面面俱到的講詞發表感想時,如此回應。首相指出,社會契約、土著特別地位,《聯邦憲法》第153條文已明文規定,無需討論。
蔡細歷反而認為有些課題就算憲法已經闡明,也不應該完全否定探討的可能性,這種討論可以確保實行的過程顧及全民的利益。不過,由於這都是“敏感”課題,他主張閉門、低調討論。
在這個國家,任何被標榜上“敏感”二字的課題,都會讓人小心翼翼。但甚麼是敏感呢?立國53年,或許我們該開始學習的是,如何應對“敏感”這兩個字,用甚麼態度去探討及聆聽。如果理性、就事論事而避開會傷害他人的偏激言論,任何方式的討論都可以成為有建設性的討論,也絕對可以反映社會真實和民心。
一套好的律法,絕不能一成不變,它必須順應受之約束的社會發展,才能真正發揮法治精神的精髓。《聯邦憲法》作為我國的最高法令,也須面對考驗。憲法能否修改?翻查任何一個版本的憲法附錄,就可以發現從立國以來,我們的憲法修改了不下10次。《聯邦憲法》自身也列明修憲應該符合的程序。
只有不斷的討論,才能反映民心,也只有不斷的討論,經過合法程序的修憲,我們才能取得一套順應時代的法律,一套真正公平的法律。不過,我們必須培養討論時應有的態度——理性、包容。
同一個大會上,馬哈迪指出,治國方程式50年奏效,無需改變。這樣的立場非常危險,時代不斷變遷,科技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止,就連人們的思維也日新月異,堅持50年不變的治國方程式真的可行?
幸好說這話的人是年邁的前首相,而不是現任國家領導人。
2010年10月23日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